▲早上到伯恩車站遇到好幾位穿著制服軍人,身
上背的步槍是折疊式槍托的SIG 90突擊步槍,那
個拖式的行李箱也很有趣,比起國內的黃埔大背
包方便許多。
▼今天天氣晴朗炎熱,最適合的行程是上山避暑
,所以我們要前往瑞吉山(Mount Rigi),火車動線
是要先從伯恩到蘇黎世,再轉搭往阿爾特戈爾道
(Arth-Goldau)方向列車,既然會經過楚格(Zug),
就順道下車一遊,登上瑞吉山後可以健行再換搭
纜車下山,搭船到琉森,最棒的是全程的交通工
具都可以使用Swiss Pass,不用多花一毛錢。
▼在蘇黎世換車有十分鐘從 33月台走到7月台,
看起來難度和 Martigny的 2月台到40月台有拚,
不過實際上 33月台在地下樓層,7月台在地面層,
只要搭乘電扶梯兩三分鐘就能到。倒是在楚格車
站外一時分不清方向,手機的Google地圖也一同
迷航,浪費了一點時間。照片是往楚格湖畔路邊
的一座教堂。
▼楚格是蘇黎世的衛星城市,由於稅賦較低,許
多企業在此登記,溫和的氣候和美麗的景緻也吸
引高稅賦人士來此居住。
▼楚格湖可以看到皮拉圖斯山,空氣條件好的時
候更能看到阿爾卑斯山脈。
▼楚格湖還有個知名景點,就是這個噴泉。瑞士
有三個湖有知名噴泉:日內瓦湖、楚格湖、還有
盧加諾湖,此行是否能集滿呢?
▼背包裡竟然還有五天前搭飛機沒吃完的麵包,
吸引了許多鳥類來搶食。
▼今天在楚格能停留的時間不多,沒看到鐘樓和
老街。照計畫到Zug Postplatz搭車,到站時區間
車已經在月台等候我們,如果錯過這班會有點麻
煩,雖然還有備援方案:走回楚格(晚半小時)
或是等一小時後的下一班區間車。
▼楚格到 Arth-Goldau火車只需20分鐘,沿路都
是楚格湖風光,對面的山就是瑞吉山。這張照片
左邊小屋很有意思,汽車可以直接開進二樓,這
種設計在瑞士偶而也會看到。
▼Arth-Goldau車站和瑞吉火車車站距離約300公
尺,要步行一小段,途中都有人行道和指標。雖
然有指標但我們卻沒留意看,反而走到沒有人行
道的小街,一樣能到車站,但是偶而遇到有汽車
開過感覺怪怪的(通常瑞士人車分道很清楚)。
▼走錯路卻有意外的發現,就在一排民宅中間,
出現鋪滿礫石的空地,兩旁還有鐵軌,列車如果
要進廠維修或停放,就先開上灰色台車,再橫向
移動過來,再進到車庫裡。
▼兩邊都有車庫,有別於彰化的「扇形車庫」,
這種應該可以稱做「平行車庫」吧!
▼網路上找的歷史照片,就像這樣平移入庫。
▼更大的驚喜在旁邊商店門口的盆栽,這株植物
就是鼎鼎大名的 Edelweiss,俗稱小白花的高山
火絨草,通常生長在兩千公尺以上高山,能在這
海拔500公尺看到盆栽版的真的很幸運。
▼這裡等車時間比較久,可以附近逛逛,遠遠就
看見Goldau教堂,過來拍照,最妙的發現是教堂
Wi-Fi訊號超強的,而且不用註冊認證,手機馬上
咚咚咚叫個不停。瑞士很多地方有免費Wi-Fi,但
是經常要經過一些程序認證,有點不方便。
▼既然列車進站,雖然發車時間未到,沒特別事
就先上車等待吧!可能是暑期旺季加班車,還沒
到表定時間,列車就出發了。
▼瑞吉山火車分兩段:一段是今天要搭的,Arth
到山頂的Arth-Rigi Bahn(ARB),另外一段則是
從Vitznau上山的Vitznau-Rigi Bahn(VRB),兩段
在山頂海拔1752公尺會合,是歐洲最高的標準軌
鐵道,VRB也是歐洲史上第一條登山鐵道,1871
-1873年通車,歷史地位不言可喻。由於是標準軌
,車廂比較寬敞,座位採 3-2 配置,如果想要有
比較好的景觀,記得坐在3排座椅這邊。
▼出發不到五分鐘,列車就已經爬到這麼高了,
還可以看到剛剛拍照的Goldau教堂。
▼中途和一列非營運中的空車會車。
▼每個車站列車長都要下車確認安全才能開車。
▼這段ARB鐵道最大坡度是20%,另一邊VRB
最大坡度更達25%,和少女峰鐵道一樣陡。
▼又見到楚格湖,對面山頭是羅斯山Wildspitz。
琉森周遭似乎都由高低的山巒和湖泊組成。
▼往順時鐘方向轉一些,遠處的湖是小一些的勞
瓦茲湖,現在還隱約能看見Goldau教堂。
▼列車長很盡責地在查票,現在整車坐了滿滿的
乘客,從其他乘客口中得知,瑞吉山是夏天避暑
的好去處。
▼在瑞士國鐵的車站,時鐘一律都是國鐵鐘,瑞
吉山鐵路屬於私營鐵路公司,連時鐘都不一樣。
▼才說時鐘不一樣,這個車站時鐘又是國鐵鐘,
只能說不太一定啦。
▼窗外的風景很多變化,不過在行進間很難拍出
好照片。
▼這些大樹應該是垂直生長,所以相機的角度有
點傾斜,山勢其實更陡一些。
▼此處海拔應該超過1500公尺,已經能看到比較
遠處積雪的山頭。
▼很多綠地都有放牧牛羊,遠遠地就能聽到牛鈴
的聲音。
▼對面山頭好像有冰河?回家查資料發現距離琉
森不遠的 Brunnistock 山,高度接近 3000 公尺,
上頭真的有冰河。
▼「瑞吉山北側為平坦的高地,南側是連綿的阿
爾卑斯山脈,自18世紀起成為歐洲著名的觀光景
點,歌德、維多利亞女王、馬克吐溫、巴伐利亞
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朱自清等名人陸續來訪。瑞
吉山旅遊業在一次大戰前發展至頂峰,其後逐漸
衰退」。
▼蝦密!?朱自清到過瑞吉山,這倒是奇妙的發
現,原來朱自清留學英國,後來又漫遊歐洲五國
,回國後寫成《歐遊雜記》一書。
▼朱自清《歐遊雜記》有一段:「還有一種爬山
鐵道,這兒特別多。狹狹的雙軌之間,另加一條
特別軌:有時是一個個方格兒,有時是一個個鉤
子;車底下帶一種齒輪似的東西,一步步咬著這
些方格兒,這些鉤子,慢慢地爬上爬下。這種鐵
道不用說工程大極了;有些簡直是筆陡筆陡的」
現在,除了蒸氣車頭變成電力驅動外,鐵道的其
他方面與朱自清的時代沒有太大差別。兩邊的鐵
道至Rigi Staffel 站相會合。
連結到《歐遊雜記》瑞士篇
▼之後兩條路線平行前進,下一站就是山頂站。
▼搭到提前發車的加班車,一切好像很順利,想
不到後面來了另一個狀況,詳情下集揭曉(又來
賣關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