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公車到奧林匹克博物館旁,在我們到訪的三
星期後,2016奧運會即將在里約舉行。
▼奧林匹克博物館在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
推動下,於1993年落成。2013年曾閉館整修後重
新開幕。
▼博物館有上下兩個入口,上方入口遊客較少,
車道地面上還畫出跑道,跑道還寫著奧運精神:
Fairplay、Excellence、Respect、Friendship。
▼有一些在為里約熱身的看板,「你知道嗎?」
巴西曾經五度贏得世界杯足球賽,但是卻未曾獲
得奧運足球冠軍。最終巴西人民如願將足球金牌
留在里約。
▼綠色看板介紹巴西傳奇女籃傳奇球星豪登西亞
(Hortencia Marcari),在本屆奧運開幕典禮上
也出場傳遞聖火。
▼園區裡面有許多雕塑品,讓園區充滿動感的
藝術氣息。
▼終於走到主要的展館,展館面對雷夢湖,視野
非常開闊。
▼博物館是地上三樓,地下一樓的建築,我們從
最上面進來,先看到一個面向湖景的餐廳。
▼博物館的展覽區在1樓(歐洲1樓=台灣2樓)
使用Swiss Pass可免費入場。
▼入場前先到櫃台換票,然後可以將身上背包寄
放在置物櫃中,櫃台給我們塑膠代幣,使用後成
為紀念小物。每個置物櫃上都有金牌運動員名字
和得獎年份、項目,很有特色。
▼一樓大廳有一面牆,上面有許多跨國企業贊助
商的LOGO,不過下方「永遠懷念蔣經國 李登輝
敬題」吸引我們的目光,後面應該會有一段鮮為
人知的故事。
▼Ready to Play ? Start !
▼這段動畫說明奧林匹克的歷史,希臘神話中
大力神海克力斯(Herakles)在奧林匹亞贏得了
一場比賽的勝利後下令,類似的比賽應該每四
年舉行一次。
▼1894年,《奧林匹克憲章》在巴黎通過,法
國著名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是最重要的推手
▼1896年在雅典舉辦第一屆奧運,共有歐美13國
295位男選手在「芭娜西妮競技場」角逐獎牌。
這屆第一名頒發銀質獎牌,第二名銅質獎牌,第
三名沒有獎牌,因為希臘人認為黃金太過世俗。
之後每四年舉辦一次奧運,其中第6屆(1916)、
12屆(1940)、13屆(1944)由於戰爭沒有舉行,但
是屆數仍然照算。
▼奧運聖火點燃儀式遵照古禮,在雅典舉行。
▼點燃聖火儀式使用的器具和服裝,半圓形器具
是用來聚集太陽光的熱能點燃火炬。
▼過去奧運會的宣傳海報
▼奧運會吉祥物,看看你有收集過哪些。
▼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獎狀。
▼早期轉播奧運使用的攝影機。
▼奧運得獎選手捐給奧委會的紀念物,圖中央的
桌球拍是,中國名將鄧亞萍捐贈,她曾在92和96
年奧運獲得四面金牌(女單、女雙),並且奪得
六次世界桌球錦標賽冠軍。
▼選手贈送給奧委會的紀念物形形色色,但是要
先打敗眾家選手才有機會贈送這份禮物。
▼這邊屬於冬季運動的。
▼我國是唯一無法使用國旗參賽的國家。
▼這次我的國旗忘記帶了,又沒有網路可使用,
克難找到一張國旗的照片,再度無聲抗議。
▼這邊介紹選手村。
▼歷屆奧運的獎牌都珍藏在這裡。
▼不過我們漏了第一屆1896年奧運,只好從網路
上找圖,這屆沒有金牌,第一名頒發銀質獎牌,
第二名銅質獎牌,第三名沒有獎牌。
▼1900年巴黎奧運和世界博覽會同時舉辦,這屆
是唯一頒發方形獎牌的奧運。
▼冬季奧運1924在夏慕尼,1928聖摩里茲,剛好
是我們此行會造訪的城市,其中聖摩里茲在1948
還舉辦另一屆冬奧
▼1952年奧斯陸冬季奧運會。
▼2008北京奧運,獎牌背後鑲嵌玉壁,是奧運史
上首次使用金屬以外的物料製作。
▼2012倫敦奧運獎牌變大了,但是含金量並沒
有隨之增加。
▼2014俄羅斯索契冬季奧運。
▼1988首爾奧運獎牌,國際奧委會規定獎牌上要
有希臘勝利女神和帕納辛奈科體育場。
▼自己站上頒獎台開心一下。
▼高瞻遠矚的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終生倡導
奧林匹克精神,被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
他的前方是終年不熄的奧林匹克之火。
▼男子跳高奧運記錄2.39公尺,世界紀錄2.45公
尺,這裡將這個高度具象化地展示出來(一般人
舉手應該還摸不到)。
▼男子撐竿跳的奧運紀錄5.97公尺(參觀時)。
不過在2016里約奧運被地主選手打破,改寫成
6.03公尺。世界紀錄是6.16公尺。
▼博物館外的草皮是闔家光臨的好去處(戶外的
部分都是免費使用)。
▼自行車比賽的塑像,三人在騎車,為何只有五
個車輪?因為讓五個車輪看起來剛好是奧運標誌
五環的意象。
▼天上的雲層可以用氣象萬千來形容,似乎有點
要下雨的感覺。
▼奧林匹克博物館下方的入口,大部分遊客會由
這裡入園。
下集預告:Vevey, 西庸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