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80801_091628_vHDR_On.jpg

First Hotel Millennium早餐非常豐富,餐廳滿滿都是客人,差點沒位置

P_20180801_091640_vHDR_On.jpg

▼這趟旅程有兩天時間在奧斯陸,預計明天傍晚搭機離境,在市區的這段時

間要充分利用 Oslo Pass。主要用途在於交通和景點,挪威的物價很高,連

公共運輸也一樣貴貴的,如果每次搭車都買票,說實在也很麻煩,買 Pass

就省事了。以2018年搭一次公車35 NOK 來算,一天搭四次,兩天八次就值

一半票價。公共運輸只涵蓋Zone1+2,Gardermoen機場位在Zone 4,火車

只有Local train 能部分優待,但是也不無小補啦!

Oslo_Pass.jpg

▼再看看景點部分,熱門的博物館都包含在裡面,包括Fram 前進號、維京

船博物館文化史博物館、Kon-Tiki、國家美術館、孟克博物館.....以基本門

100 NOK計算,只要看三個,就超過兩日票的一半價格,多看的都是額外

賺到的,是不是很划算?!此外還有一些活動和餐廳能打折。Oslo Pass 

細事項可以點此連結到官網

Oslo_museum.jpg

▼今天有整天時間在市區,計畫大概是這樣,先到渡輪碼頭 Aker Brygge

搭夏季才有的渡輪到博物館集中的Bygdøy比格迪半島區

 2018-12-21_cr.png

▼看過碼頭附近的前進號博物館Kon-Tiki,再搭幾站30號巴士到維京船和挪威

文化史博物館,續搭30號巴士回到碼頭,旁邊是Nobel Peace Center,然後搭

捷運到山上的Holmenkollen 滑雪跳台

2018-12-21 (1)_cr.png

來到渡輪碼頭 Aker Brygge,紅色雙塔是奧斯陸的市政廳,是個很值得參

觀的免費景點,一般諾貝爾獎都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獎,唯獨和平獎在奧斯

陸的市政廳頒發(另一個重點是有免費的廁所)

20180801_103347(0)_cr.jpg

▼往Bygdøy比格迪半島區的渡輪在 "F" Peir 搭乘B9 渡輪,如果不想搭船

或無船可搭時可 30號巴士班次很密集

DSC01588.jpg

▼才到 碼頭就有一艘渡輪停泊著,確認無誤工作人員就要我們先上船,

沒五分鐘後便啟程出海了

DSC04041.jpg

▼今天的天氣超級好的

20180801_104610.jpg

▼從海面上往回看市政廳

DSC04049.jpg

▼位在岸邊的城牆是 Akershus阿克胡斯城堡

20180801_104738_cr.jpg

▼右邊造型簡潔又前衛的建築是 Astrup Fearnley Museum of Modern Art

現代美術館

DSC04062.jpg

Color Line 郵輪公司往來奧斯陸與德國基爾Kiel

DSC01611.jpg

▼左邊三角形建築物就是 Fram 前進號博物館

DSC04082.jpg

▼渡輪的路線是先在別墅區停靠,所以先別急著下船,兩站海上距離不遠,

但走在陸地上可是要繞一大圈

DSC04089.jpg

▼下一站往博物館區

DSC04110.jpg

▼北歐落實男女平等,帶小孩不是女性的專利,路上經常看到奶爸遛小孩

DSC04130.jpg

Fram博物館於1936年啟用,核心的展示是名為Fram的傳奇探險船

DSC04232.jpg

Fram是前進(Forward)的意思,長39公尺,船桅高11公尺,吃水5公尺,

曾經探險地球的南與北極,包括1893–1896 Nansen南森(曾經得過諾貝

爾和平獎)率領的北海極地探險,1898–1902 Sverdrup 斯維德拉普組織的

加拿大與格陵蘭之間的海流調查,以及1910–1912 Amundsen阿蒙森領軍

的南極探險。 

DSC04160.jpg

Fram 在北極海域是以無動力方式隨波逐流,必須非常堅固才經得起冰山

的碰撞,船頭、船尾和龍骨設計成流線型,當浮冰朝船隻擠壓過來時,船身

會順著壓力而被浮冰抬起,而浮冰遠離、壓力釋放後,船隻又會降低

DSC04147.jpg

Fram 採取風力和引擎雙動力,甲板上還設置了風車,可以充分利用風力

轉換成機械力

DSC04149.jpg

Fram船體按照原樣保存,並重現探險使用的器具和生活用品,使參觀者

體會當年的船上生活

DSC04155.jpg

阿蒙森最初的計畫是探索北極,但是,隨著美國探險家庫克聲稱在1908年

到達北極,皮里也在1909年到達北極,阿蒙森征服北極點的計劃由此中斷。

阿蒙森覺得若是再提出北極探險計畫,募資可能會遭遇困難,因而更改為探

索南極,所以Fram成為了紀錄史上第一艘到過北極與南極的探險船

DSC04157.jpg

▼船上的工作坊

20180801_121148.jpg

▼船上生活不可或缺的廚房,這位栩栩如生的廚師應該嚇到不少遊客

20180801_120355.jpg

▼餐廳兼起居室,為了防止旅途生活乏味,船上還有鋼琴和許多樂器、留聲

機、大量的唱片和三千本書以供娛樂用途。阿蒙森和隊友率先抵達南極點

較另一支由羅伯特·斯科特領導的英國採險隊早五週到達。阿蒙森和隊友安全

返回基地,後來得知斯科特和四個同伴在回程途中不幸死亡。當年挪威的國

力遠不及英國,阿蒙森的成功振奮了挪威民心,也使他國家英雄的形象深植

人心

DSC04159.jpg

Fram博物館還有另一艘探險船,Gjøa 是通過完整西北航道的首艘船舶,

阿蒙森和六位夥伴在1903-06完成這項挑戰。在任務後Gjøa 停泊在舊金山,

直到1972年才被送回挪威,並且在Maritime museum展示。2013年遷移到

現在Fram Museum的新建築裡

20180801_112507.jpg

▼隨著飛行器的進步,探索北極的方式轉變成空路,1925年,阿蒙森團隊

共六名成員駕駛兩架飛機N24和N25並排飛往北極。在空中飛行8小時後到

達北緯87度43分,因為已耗費半桶燃油而降落在浮冰上。N24在起飛時受

損,明顯地無法再飛了。團隊在極地求生三個星期重整旗鼓,並設法建造

跑道,所有人員一起搭乘N25返航,回到奧斯陸時受到英雄式的歡迎

DSC04138.jpg

▼ 1926年,挪威的阿蒙森和其他15人(大多數成員是義大利籍),搭乘團

隊成員義大利航空工程師 Umberto Nobile 設計的飛船 Norge 挪威號,從

Svalbard 的 Spitzbergen出發兩天後降落在阿拉斯加,完成了人類史上第

一次航空器跨越北極領空。不過這次的任務被外界認為是阿蒙森的成就,而

不是義大利人的,心有不甘的義大利墨索里尼政府決定資助Umberto Nobile

組織一次全義大利籍成員的飛越北極行動。這一次的飛船 Italia 義大利號仍

由 Umberto Nobile 設計,在1926年5月23日啟程前往北極,隔日到達北極

點後返航,卻在途中遇到風暴失事。出事後多國組成聯合救難團隊,阿蒙森

也搭上飛機前往當時的搜救總部,結果飛機在半途消失,一代英雄就離奇地

死在救援昔日伙伴的路上。

DSC04137.jpg

Fram博物館的紀念品區,可以購買船上餐廳的餐具,真會行銷!

DSC04164.jpg

▼在博物館旁邊矗立著一尊摩埃像,這是隔壁Kon-Tiki 博物館的地標

DSC04196.jpg

 

DSC04199.jpg

Kon-Tiki(康提基號),是挪威的人類學家海洋生物學家者、探險家托

爾·海爾達爾製作的一首帆船

DSC04174.jpg

康提基號是以印加帝國的太陽神康提基命名,他們模擬太陽神康提基因

戰敗而從的的喀喀湖逃離而向西方的一次遠征,來證明一個理論:太平洋

玻里尼西亞群島的第一批居民是5世紀從南美洲秘魯漂洋過海而來的

DSC04173.jpg

▼當時33歲的海爾達爾,不會游泳,沒有航海經驗,帶著另外五名同伴,以

及眾人的質疑和反對,登上未經測試的簡易木筏帆船,啟程前往危機四伏的

水域,一旦出點差錯,他們將陷入毫無援助的困境

DSC04175.jpg

康提基號的風帆上有古印加帝國太陽神的圖騰

20180801_131344.jpg

小草寮則是當時航行的遮蔽所,唯一的科技產品是一台無線電

20180801_131124.jpg

▼在航行102天後,東太平洋的洋流終於將康提基號帶到南太平洋的

圖阿莫圖群島,航程4300海里(約8000公里)

DSC04184.jpg

▼博物館內也展示復活島石雕像及相關文物,包括高達九公尺的石雕像,

都是海爾達爾多次冒險活動中的考古收藏。

DSC04188.jpg

▼充滿話題和問號的復活節島石像摩埃

DSC04191.jpg

DSC04192.jpg

經過第一次成功的木筏之旅,海爾達爾更大膽地嘗試使用古代草船驗證

理論,於是製作以埃及太陽神命名的Ra草船,但因為船身設計不當而失敗。

然而海爾達爾並未放棄,他請來還保留草紙船技術的玻利維亞 Aymara 原住

民族製作Ra 2號,最終成功由摩洛哥橫越大西洋到西印度群島的巴貝Ra 2

風帆上的紅色的大圓形即代表埃及的太陽神

DSC04193.jpg

比格迪半島區渡輪碼頭旁還有Norwegian Maritime Museum海事博物館,

內部展品是和航海有關的各種事物,包羅萬象,大廳有許多實體船隻,也有

船隻模型

DSC04217.jpg

Figurehead 裝飾船頭的人像,古今中外有許多形式,女神可以保護船隻

免受暴風、礁石和疾病侵襲。腓尼基人用馬代表速度,古希臘人使用公豬的

頭象徵著兇猛,而羅馬的船隻經常有一位英勇的百夫長,也有用天鵝代表優

雅,不過現代的船隻幾乎不再見到了

DSC04204.jpg

▼船錨與船砲

DSC04209.jpg

▼燈塔內部的燈具,包括早年使用的乙炔燈,總之和航海有關的事物幾乎都

能在海事博物館看到

DSC04213.jpg

▼就連掛在牆上的畫作都是航海主題的

DSC04222.jpg

 

▼如果館內展覽品還看不夠,還可以進到圖書館繼續挖寶

DSC04216.jpg

▼親子共遊的家庭也不用怕小孩無聊,這裡有兒童版的海事博物館,讓孩子

可以自行動手操作

20180801_135759.jpg

▼海事博物館內涵非常豐富,不過缺點就是沒有重點,不像Fram博物館和

康堤基都有核心的展品,如果參觀時間有限可以斟酌一下

DSC04219.jpg

▼海事博物館戶外的彩色燈塔,是由各地收集到的海洋廢棄物組成,意在

提醒海洋生物所面臨的生存威脅,最終也將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DSC04235.jpg

DSC0423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ngP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