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90122_084900.jpg

Scandic Grand Tromsø 早餐算是中規中矩,基本該有的都有,不過這天

去用餐時客人很多,沒有好好照相。經過內行人指點,這是低溫熟成蛋,依

照溫度高低蛋的軟硬程度也有差異

 

▼決定這趟旅行看到每種起司都要試試看,當然也包括右邊的藍黴起司

P_20190122_085534.jpg

▼水果種類很多,最特別的是左下角的藍莓和黑莓,在其他人的餐盤還有看

到草莓,顯然我們晚到一步

P_20190122_090459.jpg

▼這幾盤是新鮮的蔬食,也都要拿一些嘗嘗

P_20190124_081138.jpg

藍黴起司外觀正如其名,就像長黴的感覺,還有些異味。味道比較,除

了直接食用,還可以加在生菜沙拉,或者沾果醬及搭配酒服用(難怪旁邊放

了一瓶果醬)

20190123_075500.jpg

▼今天少少吃一點,其實不難吃,口味真的比較鹹。右邊的小紅蘿蔔就像預

期的蘿蔔味,吃下一根不成問題

20190123_075230.jpg

▼右邊的甜豌豆外觀和台灣的荷蘭豆很像,但是北歐的豌豆說是可以生吃,

而且真的很甜,不過多了「草味」,勉強吃下一個,後來在超市看到,甜豌

豆一公斤要價台幣800元比藍莓草莓都貴,挪威大概很少生產蔬菜,價格

都很貴。左邊吐司上面那一片塑膠膜蓋住的是 Brown cheese,是北歐特

產,通常用羊奶製作,製程和一般起司最大的差異是沒加鹽,口味自然不鹹

之外,還多了點焦糖的味道,非常值得嘗試

20190124_085556.jpg

▼吃飽喝足該出門了,此刻10:45,別說太晚,其實才剛剛天亮啊~

DSC05314.jpg

▼在 Google 輸入地名+Sunrise,就會出現有關日出日落資訊的網站,以下

是特倫姆瑟一月份的數據,從前一年11/28到1/14都是永夜狀態,不過永夜

也不是整天都黑漆漆的,還是會有些微的曙光,只不過太陽不會升到地平面

之上。理論上1/15能短暫看到太陽,不過真正令人有感的太陽要到1/21才會

出現。1/21出太陽對於當地人是常識,就像我們知道冬至的日期一樣,差別

在於在歷經兩個月的永夜之後,當地人引頸期盼這天的到來,天氣對人的心

理影響真的很大

Image1.jpg

▼清晨下了不小的雪,一早鏟雪車就清理過路面,把雪鏟到人行道旁邊,新

雪踩起來有沙沙的感覺,其實不會滑,怕的是雪融化之後又結冰,這時就要

特別小心滑跤

DSC05313.jpg

常路過的特倫姆瑟教堂

DSC05316.jpg

▼前面公園處立著阿蒙森(Roald Amundsen 1872-1928)的雕像,阿蒙森是

20世紀初探索北極和南極的探險家,並在1912年完成人類首次抵達南極點

的任務。他在1928年從特倫姆瑟搭機前往北極營救昔日同伴途中,飛機不

失事而殞命

DSC02766.jpg

▼特倫姆瑟的公車站牌大多都有顯示公車的動態,現在要搭順時針環島的

33號公車前往特倫姆瑟博物館,回程則是逆時針環島的34號公車

DSC05321.jpg

▼住家外面的汽車,根本被雪掩埋了,出門還要花點工夫清理,然後將車道

的雪清除,雪國生活真的不容易

P_20190122_110928.jpg

▼在Folkeparken下車之後,站牌附近有一條小徑通往博物館,不過小徑的

路口被路邊的積雪擋住,除了繞道之外,就只有越過雪堆強行通過了,還好

不是太難

20190122_111644.jpg

▼可能上午還有人走過,步道還看得出路跡

DSC02779.jpg

▼才250公尺的步道,邊走邊玩邊拍照,竟然走了15分鐘才到

DSC02786.jpg

▼白色外牆的特倫姆瑟博物館

20190122_113350.jpg

▼用多種文字書寫的博物館標牌,還包括日文

20190122_113354.jpg

▼被雪封住的單車

DSC02799.jpg

▼特倫姆瑟博物館門票成人70 NOK,7-18歲35 NOK,另外還有家庭票,兩

大兩小140 NOK(只算成人)。此外,一樣屬於特倫姆瑟大學經營的Polar

museum 和 MS Polstjerna(冬天不開放),和特倫姆瑟博物館有比原價再

便宜一些的聯票,若有計畫同時參觀的遊客可購買

P_20190122_113713_cr.jpg  

▼進入展區最先看到這副瓶鼻鯨魚的骨骼標本,長度將近九公尺

DSC05359.jpg

▼氣候變遷對北極熊造成的偌大的衝擊

20190122_115429.jpg

▼棲地被人類佔領,海鷗的習性也產生改變

20190122_115449.jpg

▼北極狐捕獲旅鼠餵養小北極狐

20190122_120520.jpg

▼北極兔

DSC02834.jpg

▼在雪地活動的雪貂

DSC02835.jpg

「帝王蟹入侵」: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在1960年代,為解決食物短缺,特

別把原生於太平洋北部的帝王蟹引進到現今俄羅斯西北部海域,但這個計

畫並不成功,由於水溫過低,帝王蟹逐漸南移到水溫適中的北挪威,因為沒

有天敵,帝王蟹在此大量繁殖,甚至威脅到鱈魚的生存。原本挪威人不吃

王蟹而感到苦惱,後來才發現經濟效益不亞於鱈魚,但是這終究是對生態系

的一個威脅

DSC02815.jpg

▼海鸚鵡、海鷗、海雀(不是企鵝)

P_20190122_120612.jpg

▼超級可愛的海鸚鵡

P_20190122_120632.jpg

▼二樓特展區,展出當地看不到的昆蟲、蜘蛛、蠍子、爬蟲和兩棲類動物

DSC02841.jpg

▼你能看到幾隻竹節蟲?

20190122_121150.jpg

▼這個展區在講述早期極地的生活

DSC05351.jpg

20190122_121757.jpg

DSC05356.jpg

▼馴鹿在薩米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腳色,食衣住行都要倚賴馴鹿

DSC02851.jpg

▼天主教文化傳入以及宗教文物

DSC05355.jpg

▼館內廣播響起,提醒遊客即將有一場極光影片播放,內容先是講極光的科

學原理(省略一千字),接著是各地關於極光的傳說,薩米文化將極光視

鬼魅的象徵,極光出現時,不可吹口哨、不可唱歌、不可發出聲音,甚至

為極光會抓走小孩。芬蘭北部傳說極光是天上火狐跑過北極荒原,尾巴攪

地上的白雪而激發出的火花。北美原住民認為極光是巨人手上的火把。這

北地民族的觀點都 包含著尊重大自然,並懷抱敬畏與感恩的心。另外印象

深的是「天空可能在幾分鐘內,從完全沒有極光,變成滿天爆亮」

DSC02852.jpg

▼結束博物館參觀,走另一條大一點的馬路離開

P_20190122_131640_cr.jpg

▼跨越環島大馬路往海邊走,要到有極光海灘之稱的 Telegrafbukta 探路

先熟悉一下地形路徑,晚上來看極光時比較有譜

P_20190122_132222.jpg

▼跟著前面的人走,轉個彎,不一會兒就能看到海了

DSC05377.jpg

▼海灣旁邊只有少少幾位遊客,在夏天Telegrafbukta 可是熱門地點,尤其

七月還舉行 Music Festival,盛況大概像春吶一樣(春吶是我掰的啦)

P_20190122_132518.jpg

▼很漂亮的海灣,不過天上的雲還有點多,希望不要影響到極光

20190122_133250.jpg

DSC02859.jpg

Telegrafbukta (字面意思是電報海灣)位在特倫姆瑟島的西

南端,距離市中心大約3公里,搭公車只要十分鐘

2019-02-24_cr.png

▼公車搭到 Telegrafbukta 站下車,再走一小段步道即可到達。另外附近就

是特倫姆瑟博物館,可以安排在一起

2019-02-24 (4)_cr.png

▼這條步道維護得比較好,下過雪馬上有人剷雪

DSC02863.jpg

▼公寓的露臺都有積雪,清除積雪的方式也真是尷尬,鏟起來往下倒(不然

還能怎樣?)

DSC05380.jpg

▼郊區的公車站也有公車動態顯示,在這冰天雪地裡尤其需要啊

DSC0538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ngPong 的頭像
    PongPong

    彭彭一家部落格

    PongP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