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從靜岡站出發。今天的計畫是「伊豆舞孃文學之旅」,先搭JR到三島,
接著往修善寺,然後換騎 Hello Cycling 前往修善寺溫泉、湯ケ島温泉、淨蓮瀑
布、舊天城山隧道、河津七滝、湯ケ野,最後看情況能不能到河津車站,然後
原路回到修善寺,全程大約 80 公里,有點擔心能不能騎回來 。這路線都和諾
貝爾獎得主川端康成的經典小說「伊豆的舞孃」有關,滿懷著既期待又怕受傷
害的心情,出發吧 !
▼今天還是使用富士山、靜岡地區周遊券 Mini,在靜岡車站刷車票沒問題,
到了三島站,改搭「伊豆箱根鐵道駿豆線」,刷卡卻過不了,自以為要先從
三島出站再到這邊進站,重來一次還是不行,這次剛好有站務員在旁邊,他
看過我的票,問我 " Where are you going",我這次不會再犯錯,早已記住
修善寺的日語發音 ,"Shuzenji ",基本上和「修善寺」的中文發音一樣,如
果要準確一點,就唸成「修電視」的台語。之後站務員就讓我進站了。
▼前往修善寺的列車已經在月台等候。
▼「駿豆線」列車內部是這樣,桃紅色的座椅辨識度很高。
▼就是這桃紅色的座椅,曾經出現在月薪嬌妻場景,兩位主角要去修善寺
度蜜月。
▼駿豆線路線距離 19.8公里,共有13 個車站,路線是單軌運行。
▼駕駛室可以看得很清楚,不過通常不喜歡有人在後面拍照。像我拿著手機
到處拍照就不要太接近,以免有嫌疑惹人厭。
▼昨天拍火車加富士山的平交道。
▼前方山頭是伊豆全景公園和碧觀景台,可以搭纜車前往。
▼傳說火車有愛心形狀的拉環,但是有部落客來過沒找到。
▼還真的有粉紅色的愛心拉環 !
▼這幾天經常看到類似廣告,由松本潤主演的大河劇《怎麼辦家康》,講述
日本戰國時期,弱小的城主家康如何在強敵環伺之中用計存活。靜岡當局非
常寄望這部大河劇可以拉抬當地的觀光人潮。
▼修善寺車站非常明亮新穎,出口也四通八達,一目了然。
▼順利租借到 Hello Cycling單車,前方是修善寺橋。
▼修善寺橋下是狩野川,伊豆半島唯一由南向北的河流,在沼津出海。
▼這部 Hello Cycling單車不太行,和昨天騎的不同,車輪和車架都比較小,
車輛也老舊,騎乘感覺差太多,大概無法負荷原本的計畫,當機立斷決定
放棄單車行。
▼修善寺溫泉區是伊豆半島上歷史最悠久的溫泉療養地,距離東京首都圈不遠,
是周末小旅行的好去處。抵達修善寺溫泉街時,很難不注意到這座佇立於桂川
河畔的涼亭,這座涼亭就是修善寺溫泉的起源「獨鈷之湯」。
▼傳說日本平安時代高僧「弘法大師空海」路過這裡時,遇見了一位少年,
正在用溪水替生病的父親洗澡。看見這一幕後,被少年的孝行感動的弘法大
師使用佛具「獨鈷」往河中巨石上一敲,巨石便迸出溫泉,少年用溫泉替父
親洗澡後,病情便迅速痊癒。
▼「獨鈷之湯」現在已不開放足湯,只能到涼亭近觀,但是旁邊有免費足湯
「河原湯」供遊客小歇,一邊欣賞桂川美景,一邊享受舒適的溫泉。我到時
已經有幾位遊客在泡足湯,想說回頭再過來,結果就忘了......(網路圖片)
▼「修善寺」是地名,「修禪寺」是寺廟名,不過發音都一樣,都是「修善寺」
(Shuzenji)。
▼橫跨在桂川上的五座紅色戀愛之橋也是必訪景點,從下游往上分別是
■渡月橋。別名:一見鍾情橋,祈求遇到好對象
■虎溪橋。別名:憧憬橋,祈求戀愛成功
■桂橋。別名:結婚橋,祈求懷孕、嬰孩健康
■楓橋。別名:體貼橋,祈求結婚
■滝下橋。別名:安定橋,祈求夫妻圓滿
這座是渡月橋
▼從渡月橋看虎溪橋,紅色欄杆非常搶眼。
▼突然出現一隻恐龍,很激動地邀請大家參加活動,後來才知道是跳健康操。
▼前往修禪寺。修禪寺屬於佛教,外觀和神社最大差異就是沒有鳥居。
▼修禪寺是在西元 807 年由佛教高僧、真言宗創始人的空海大師所興建。
▼修禪寺山門的牌匾,看不懂是什麼字,一時也查找不到。另外山門旁兩尊
金剛力士----哼哈二將神像也是看點。
▼手洗舍的牌匾寫的是「桂谷靈泉 大師之湯」。
▼龍口吐出來的竟然是溫泉水,如果在冬日前來,感受會更不一樣。
▼大師加持過洗手都有禪機。
▼茅房都有些得詩情畫意。
▼古色古香的修禪寺本堂氣勢雖不恢弘,但在兩旁松樹、楓樹的陪襯下,深具靈氣。
▼如果有收集朱印的愛好者,也可到此付費請住持畫押。
▼松樹下莊嚴的達摩像。
▼應該是地藏王菩薩。
▼羅漢尊者像。
▼整修中的鐘樓前,有人將落葉掃成愛心形狀。
▼每年深秋楓葉轉紅,修禪寺的景緻又是另一種風情。
▼修禪寺位於修善寺溫泉區的中心,過去有許多文人雅士前來度假和療養,
也是許多文學作品的場景所在。
▼新井旅館建於1872年,現在是日本有形文化財,在1998年被公認為日本
最有價值建築物之一。經典旅館的收費必定高貴,但是看過介紹便覺得享受
非凡,物有所值,有機會一定要來住上一晚。
▼新井旅館正門的路邊景致。
▼新井旅館的側面是桂川,從河邊小徑前往桂橋和楓橋。
▼造型優美、半隱在楓樹後面的紅色桂橋。
▼很少人到桂橋能不停下來拍照。
▼桂橋往上游看楓橋,楓葉季節這裡是一片紅通通。
▼桂橋往下游看。
▼站在桂橋邊看楓橋。
▼過了桂橋往回看,左右都是新井旅館的建築。
▼在桂橋和楓橋之間有片茂密竹林,據稱神似京都嵐山(我沒去過),只是
規模較小得多,僅有300公尺,使得修善寺也有「伊豆小京都」之稱。
▼竹林小徑中央有個圓形平台,可躺下仰望竹林和天空。在這裡遇到一群
白髮日本人請我幫忙拍合照,一樣我又背誦出「我是台灣人,我不會說日
語」的日語,這已經屢試不爽了,日本人會恍然大悟狀,然後繼續說日語
(不然要他說哪國語言),只好再度開啟手機 app Voice Tra,阿伯告訴我
他在台灣有個好朋友,下個月要來大阪找他,阿伯對著手機講話比較慢,
經常手機翻譯不正確,只翻到他的發語詞。
▼竹林小徑的圓形平台 (Google 街景)
▼這座是楓橋,乍看和桂橋很像,其實還是有差異,最明顯是楓橋的橋柱
頂頭是黑色,桂橋是金色的。
▼好希望能在楓葉季節再訪,見到楓葉把河水染紅的盛況。
▼從楓橋往下游看桂橋
▼滝下橋就像普通的橋,感覺有點來湊數的。右邊有個赤蛙公園,是日本
文學家島木健作在修善寺養病,寫下遺作《赤蛙》的場景。
▼又來找日劇「月薪嬌妻」場景「宙SORA 渡月莊金龍旅館」,兩位
主角來這裡「度蜜月」。
▼比較意外的是建築外觀沒有想像的日式。
▼更意外的是飯店今天全面停止營業,看起來在環境整理,路邊有大吊車
在修剪樹木,反正我就是到此一遊。
▼經過這間支那蕎麥麵,感覺有點 .... 辱華了 ....
今天臨時放棄單車行程,所以搭公車回到修善寺車站,再轉河津七滝的公車 。
河津七滝的行程就請看下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