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158.jpg

我們在維也納住宿三個晚上,第一天下午到達,走了一趟美泉宮,第二天安排

瓦豪河谷,今天(第三天)在維也納市區,時間畢竟有限,只規劃舊城區,能走

幾個景點就算幾個。住在西站的優點之一就是交通方便,地鐵站和西站共構,搭

乘地鐵 U3 線很快就到舊城區。

進到地鐵站,第一件事要先買票,單程票 2.4歐,24小時票8歐,有效期限是

購買後紮紮實實的24小時;我們購買的是Day-Ticket 5.8歐,只能用到當天晚上

1 AM,不過也很夠了。如果待比較多天的遊客也可以買更多日數的票種,不用

搭幾趟就已經值回票價,更不用每次都跑售票機。

DSC01160.jpg

進出地鐵站沒有驗票閘口,方便乘客進出,免得人多擁塞,然而列車上有時

會有查票員出現,若被發現沒有購票則會被處以高額罰金,乘客千萬不要心存

僥倖。我們在 Stephansplatz 史蒂芬廣場站下車。 

P_20190731_105433.jpg

 Stephansplatz 站外就是維也納舊城的中心,St. Stephen's Cathedral 聖史蒂

芬大教堂,廣場上滿滿都是遊客,還有不少穿著打扮像莫札特那個年代的人。

DSC01161.jpg

這些莫札特都是觀光行程和音樂會門票的銷售員,基本上他們很忙,不會跟遊

客糾纏不休。

DSC01162.jpg

聖史蒂芬大教堂建於西元1147年 ,起初設定為羅馬式建築,但歷經火災與天

災後,改建後變成哥德式風格,意外的混搭風成為一大特色。作為維也納最重要

宗教場所,聖史蒂芬大教堂見證了哈布斯堡和奧地利歷史上的興衰,理所當然地

名列世界文化遺產。 

DSC01171.jpg

聖史蒂芬大教堂的模型,教堂建築太雄偉,在廣場上很難窺其全貌,從模型

便能看清楚一點。最突出部分是136公尺高的南塔,另外還有不成比例的北塔,

高度是68公尺,教堂正面還有兩座塔樓,南塔北塔都可以買票登頂參觀。

DSC01165.jpg

正面是羅馬式建築,特徵是兩側對稱,如果繞著教堂走一圈,就會發現這是

唯一對稱的地方。不過這張照片是用全景模式拉的,把教堂原本方正的立面照

成有點弧形,雖然失真卻也有特色啦。

20190731_105930.jpg

華麗的教堂屋頂由琉璃瓦拼成了精美的圖案。1831年製作的南側圖案象徵奧

地利帝國的雙頭鷹,中間有兩個字母 "F.I." 是首位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

(Franz I,1768-1835)的縮寫。

IMG_2380.jpg

細看還有哥德式教堂常有的「滴水獸」(Gargoyles),功用是引水外流,以免

教堂牆壁被雨水侵蝕。

IMG_2381.jpg

傳說滴水獸是一種守門、庇護聖靈的一種生物,雖然長得不可愛,但不是邪惡

的,反而具有抵擋鬼怪的功能。

IMG_2384.jpg

教堂旁邊還有許多載客的馬車,小心地偷拍一張,只見馬車伕舉起左手,剛

開始還以為要制止我拍照,哪知是比了個讚的手勢,嚇了我一小跳。

DSC01176.jpg

教堂正殿可以免費參觀,只有登塔、地下墓室、寶物室和導覽才要收費。

DSC01179.jpg

我們最有興趣的是登塔行程,如前文所述,有南塔和北塔兩個選擇(門票是不

同的,QQ),兩相比較南塔比較高,但是沒有電梯,只能在狹窄的旋轉樓梯步

行攀登,也不是真的到136公尺的頂樓(能到達高度只比北塔高不多),之後透

過小窗看風景;而北塔有電梯就勝出了,視野也比較好,但是門票比較貴,

6歐,南塔5歐。

P_20190731_113715.jpg

買好票就往電梯方向移動,電梯小小的,扣掉操作員,大概只能搭四、五人。

DSC01191.jpg

北塔才能看到的拼貼屋頂,1950是二戰後修復的年份。有別於另一面的雙頭鷹,

這兩隻老鷹都只有一個頭,老鷹身體紅白色的部分又有些差異,實際上左邊的是

奧地利國徽,右邊的則是維也納市徽,翅膀也略有不同。

DSC01187.jpg

從北塔往西北邊看,左前方則是雙塔的其中一座。從這裡可以看到許多維也納

的地標,一旁的解說牌都有標示。

20190731_115443.jpg

大約是北塔往東邊看。

20190731_114545.jpg

往教堂下方看去,廣場上的人變得十分渺小。

20190731_115053.jpg

教堂東側有地下停車場的出入口。

20190731_120137.jpg

北塔的觀景台外部有鐵網包覆,避免意外。

20190731_120425.jpg

離開教堂,往 Graben 格拉本大街走去。這一帶的景點很密集,可以不用再搭

大眾運輸工具。

20190731_110936.jpg

花團錦簇、生機盎然的花店。

DSC01170.jpg

從格拉本大街回頭看史蒂芬大教堂,雖然教堂很雄偉,但是被許多建築物包

圍了,空間有些侷促。

DSC01196.jpg

格拉本大街是維也納內城區最繁華的購物街,這天依舊是高溫的天氣,街上

的飲水機前有許多遊客在排隊等著取水。

DSC01197.jpg

路邊的救護車似乎在待命中,這輛車的 Size 比台灣常見的小一號。

P_20190731_122802.jpg

這座是 Leopoldsbrunnen,利奧波德三世噴泉,是紀念有「好人利奧波德」

稱號 Leopold III, 利奧波德三世(1073-1136),奧地利巴奔堡王朝藩侯。在

1485年1月6日被封為基督教聖人,成為奧地利、下奧地利、上奧地利及維也納

的主保聖人。

20190731_122630.jpg

20190731_122643.jpg

格拉本大街上的「黑死病紀念柱」(Pestsäule)可以說是維也納最著名的雕塑,

歷史要說到1679年的黑死病,也就是鼠疫大流行時,奪走了維也納近三分之二的

人口。當時的皇帝 Leopold I 逃離維也納時向上帝發願,如果維也納可以躲過這次

劫難,他將豎立一座紀念柱。之後疫情果真平息,紀念柱在1693年完工,柱身是

金字塔狀的雲朵,雲朵上有天使,下方為跪地祈禱的皇帝,以及天使的指引之下,

聖人打倒化身為女巫的黑死病。

P_20190731_123601.jpg

剛好聽到旁邊華語導遊解說:下方是瘟神被上帝派來的使者解決了。 

DSC01209.jpg

DSC01213.jpg

半隱在街道之間的聖彼得教堂 (Peterskirche Wien),歷史可回朔到九世紀的

查理大帝,是維也納第二古老的教堂,之後再西元1701年開始歷經30年漫長的

修建完成。中央的綠色大拱頂據說是仿造聖城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也是全

奧地利第一個圓頂教堂。(回來才從網路資料得知,這座教堂雖然不大,但是

裡面非常精緻華麗,而且免費參觀,非常值得一遊)。 

P_20190731_124347.jpg

這座是 Josefsbrunnen 約瑟夫噴泉,雕像的人物是 Joseph 約瑟夫,也就是耶

穌基督在人世間的父親(網路原文資料寫的,有別於「天父」),旁邊還有位小

男孩,應該就是童年的耶穌了。 

DSC01216.jpg

約瑟夫噴泉兩邊正好是地下室的廁所,原本覺得廁所在地下室有些可怕,但

尿急了也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下去。

P_20190731_125038.jpg

廁所意料之外地乾淨,男士使用小便斗免費,如果要大號要收 0.5 歐元,

士都收 0.5歐元。特別的是旁邊有一間管理員的「辦公室」,真的有辦公桌椅,

在光線明亮的良好工作環境,以及經費挹注下,難怪廁所能整齊又清潔。

P_20190731_125115.jpg

有名的小紅帽(Julius Meinl)咖啡專賣店,旁邊還有冰淇淋店,有趣的是門

面的柱子,彷彿是由六位女神扛起這棟建築。

DSC01218.jpg

在小紅帽前面左轉,再走幾步路就能看到霍夫堡 Hofburg 。

P_20190731_130207.jpg

霍夫堡曾經是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皇帝冬宮(夏宮是美泉宮),內部擁有

華麗的巴洛克風格裝飾,內部規劃成許多個博物館

DSC01219.jpg

「馬」路就從霍夫堡中間穿過,馬路限馬車通行也是很合理的事。

DSC01222.jpg

茜茜博物館 Sisi Museum 就藏身在此,這位美女真是奧地利的最佳代言人。

DSC01227.jpg

連屋頂天花板都有看頭。

DSC01229.jpg

在霍夫堡內院的紀念碑主角是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一世(1768-1835),四個角

落分別是代表宗教、和平、正義、力量的四尊女神,下方銘文“ Amorem meum

populis meis”(“我的愛我的人民”)摘自皇帝的遺囑。 

DSC01230.jpg

紀念碑右邊是西班牙馬術學校(Spanish Riding School)。 

20190731_132122.jpg

馬術學校平常也有表演時段可以購票入場觀看。至於為甚麼叫西班牙呢?因為

1595年學校建立時以西班牙的 Lipizzaner種馬為主(現今馬匹都在奧地利繁)。

(更正:原本以為這裡是馬術學校,因為這兩座雕像很符合建築用途,後來才知道

不太正確)。

DSC01231.jpg

剛剛穿過霍夫堡的馬路,兩側的雕塑內容就不太一樣。 

DSC01233.jpg

英雄廣場前的這棟建築是新王宮 Neue Burg,是皇帝弗朗西斯一世於1881年

下令建造的,但是工程到1926年才完工,新王宮落成時,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

位皇帝,卡爾一世已經退位八年了。1938年3月15五日,希特勒在新王宮的陽臺

上宣佈奧地利從此與德國合併。當英雄廣場上的人群向希特勒歡呼致意的時候,

納粹已經開始了血腥恐怖和屠殺。

DSC01240.jpg

霍夫堡號稱是歐洲最美的建築群,經過歷代的更迭,位置其實有點小小的複

雜,可以參考此圖。

圖片來源 https://roman-shymko.com/wp-content/uploads/2012/08/Hofburg-3d-plan.jpg 

Hofburg-3d-plan.jpg
新王宮旁邊有棟不太起眼的建築,掛滿各國的國旗。

DSC01241.jpg

這裡是國際會議廳,因為奧地利位在東西歐交界處,在冷戰時期的地位特別

重要,許多國際事務會在此討論、調停,即使現今冷戰已停歇,作為國際會議

場所的功能仍然延續著。

DSC01242.jpg

照片左上角有奧地利國旗和歐盟旗幟的地方是奧地利的總統府。

DSC01244.jpg

新王宮正面,正中央騎馬聳立於皇宮前的雕像是19 世紀時擊潰土耳其的英雄

歐根親王 (Prince Eugene)。 

DSC01247.jpg

霍夫堡宮的城堡大門(Outer Castle Gate),見證了近200年的歷史事件。

DSC01255.jpg

再往外走便是環城大街,大約就是舊城區的外圍,環城大街有許多電車和公車

路線穿梭在重要景點,非常方便。 

DSC01253.jpg

過了環城大道,這棟華麗的宮殿式建築是「自然史博物館」,跟對面的「美術

史博物館」,幾乎是鏡相對稱的雙胞胎,兩間博物館都有極為豐富的館藏。

DSC01257.jpg

藝術史博物館,裡面有間富麗堂皇的咖啡廳,但是進去用餐還得購買博物館門

票,但買了門票不看個兩小時太不划算,接著時間也不夠去其他景點,還是另尋

他處覓食去。 

DSC01258.jpg

藝術史博物館,兩棟建築哪分得出來?看門口海報就知道了。 

DSC01259.jpg

兩棟博物館之間是瑪麗亞·特蕾西亞廣場 Maria-Theresien-Platz。

DSC01261.jpg

到目前只搭過一段地鐵,步行大約兩公里,看來要多多使用大眾運輸工具,

接著換搭輕軌電車趴趴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ngPong 的頭像
    PongPong

    彭彭一家部落格

    PongP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