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el Seegarten Marina Spiez 早餐在一樓餐廳,旁邊就是圖恩湖,在湖濱用
餐的氣氛相當悠閒。
▼早餐內容比較簡單,巧妙地搭配一下還是可以吃得很滿足。
▼早餐的服務生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先生老太太,應該都在這裡工作多年了。
▼前方的山頭是 Niesen Mountain 尼森山,海拔高度 2,362 公尺,因為外型特殊,
又有瑞士金字塔的稱號。
▼今天天氣不太好,天空下著細雨。
▼今天天氣預報普遍都是下雨,不過仔細看,西北邊的 Basel 巴塞爾是晴時多
雲的好天氣。瑞士國土面積比台灣大一些,但是各地氣候差異不小,在瑞士旅
行時,最好將行程彈性安排,選擇前往天氣好的景點。
▼要去巴塞爾第一站還是先到 Spiez 車站,八天期的 Swiss Pass Flex 一定要
善加利用。 從 Spiez 到巴塞爾有 IC 和 ICE 直達列車,大約 100分鐘 車程。
▼等車時遇到載送大貨車的列車,車廂數多到難數,列車可能有幾百公尺長度。
▼到達巴塞爾,果然是好天氣。火車站前有工程在進行,感覺有點雜亂,
不像大部分瑞士城市的整齊,這座巴塞爾火車站也是經典建築,但是現在
剛好是大逆光,拍不出美感。
▼巴塞爾是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僅次於蘇黎世和日內瓦),坐落於瑞士西北的
三國交角,西北鄰法國,東北與德國接壤;而萊茵河在此東注北湧穿城而去,
將巴塞爾一分為二,版圖較大者位於西岸稱為大巴塞爾區,小巴塞爾區則位於
東岸。巴塞爾位於萊茵河谷地,地理位置正好接收來自勃艮第省隘口進入的地
中海氣流,使此地氣候特別溫和晴朗,為地中海型氣候區。
▼巴塞爾市區沒有地鐵,但是有非常發達的電車網路,加上公車就能四通八達。
▼電車內部非常寬敞舒適。
▼下車後看到一棟很有歷史感的建築物。
▼第一站來到伊莉莎白教堂 Elisabethenkirche,這座教堂位於巴塞爾劇院旁,
是一個新教教堂,教堂建於1857-1864年,為當地富商出資興建,是一個新歌
德式的建築。塔樓高達 72 公尺,超越巴塞爾大教堂高度。
▼教堂開放免費參觀,內部氣氛相當寧靜平和。
▼伊莉莎白教堂精緻的大門。
▼巴塞爾街頭的電車,很先進的感覺。
▼伊莉莎白教堂前方的伊莉莎白噴泉 Elisabethen-Brunnen,建於 1862 年,上
方聖像是聖伊莉莎白(1207-1231),她原本是一位匈牙利王國的公主,散盡家
產成立醫院為窮人服務,過世後被封為主保聖人,成為基督宗教慈善事業的象徵
之一。聖像手持麵包和水壺,最特別之處在於是雙層的噴泉,從教堂方向看來只
見上層水盆,要繞到下方街道才會看到下層更大的水盆。
▼泉水從青銅天鵝口中噴出。
▼伊莉莎白噴泉的下層噴泉,應該是依照地勢做的設計。
▼鑄鐵招牌的緣由要講到古早大多人不識字的時代,招牌寫店名大家看不懂,只
好用圖樣的方式傳達商店的營業內容,不過看這個雞能知道這家店的性質嗎 ?答
案是間餐廳/酒吧,可以說和招牌相符合。
▼那麼有隻鹿的招牌又代表甚麼店呢 ? 答案和上一張是同店家的兩個招牌。
▼巴塞爾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噴泉,有幾座特別有名,這座則一時找不到名字。
▼黃色塗裝的電車,外型非常亮眼。
▼電車軌道和行人穿越道交叉,不知道哪個路權比較優先。( 我猜行人優先,
因為在蘇黎世電車在軌道上是優於行人的,所以行人穿越道不會涵蓋過軌道 )
▼這輛電車有廣告塗裝。
▼New Audi A1 廣告。
▼巴塞爾劇院,前方是美國知名雕塑家理查德·塞拉 Richard Serra 的大型作品
「路口」( Intersection)。後方高塔教堂是剛剛去過的伊莉莎白教堂。
▼緊鄰著劇院有座很另類的「丁格利噴泉」,這是瑞士的鐵藝雕塑家尚丁格利
Jean Tinguely 在1977年所創作,也成為巴塞爾新興的地標之一。
▼這些「機器人」是由鐵片、鐵管、車輪、皮帶組成,各有不同的噴水方式,
真的是非常另類又歡樂的噴泉。
▼再走過一個街區來到巴塞爾美術館前方,這座歷史悠久的美術館以 19 到 20
世紀的藝術品見稱,收藏十分豐富。這一座噴泉是以創作者為名的 Zschokke
Brunnen,噴泉中央是一位男性的三個不同階段。
▼巴塞爾美術館現在有三棟建築,分別是1936年成立的本館(Hauptbau)、1980
年擴建的現代館(Gegenwart,是世界最早期的當代藝術的博物館之一)、以及甫
於2016年開幕的新館(Neubau),其中本館和新館只隔了一條街,並且有地下走
道相連接。美術館周一休館,詳細開放時間請自行參照。
▼世界級的美術館收費自然不便宜,三館和特展都能看的票價是 32 瑞法,常設
展區也要 16 瑞法,還好有 Swiss Pass,把這個門票都包了。
▼換好門票進到中庭,對於藝術我們是看熱鬧的普羅大眾,傻傻地錯過了中庭的
雕刻 ---- 藝術大師羅丹的代表作品,主題是 13世紀英國軍隊圍困法國加萊兩年,
冒死救城挺身而出的六位加萊市民。
▼大廳入口的挑高彩繪玻璃,似乎和美術館的展品風格有關。進到展場之後,
大背包得寄放在置物櫃,這樣也好,能比較輕鬆地欣賞畫作,另外,大相機和
自拍棒不允許帶入展場,然而用手機拍攝是沒問題的。
▼記得是在入口附近就看到這幅寬逾三公尺的畫,應該不會掛反吧 !? 難道是
我相機弄反了 ?!結果都不是,原本畫作就是這樣。這幅是 Georg Baselitz
(喬治·巴塞利茲)的 Das Liebespaar (戀人),這位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
性藝術家的作品經常有處於混亂世界中的人形,他經常畫上下倒置的人體,在
這樣的畫中,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力似乎顛倒了。總之就是藝術 ~
▼Antoni Clavé (安東尼·克拉維) 玩紙牌的國王
嗯,一樣不太好懂。
▼Antoni Clavé (安東尼·克拉維) 紅色的國王
感覺在哪個國小看過 (誤) ~
▼這幾幅比較像瑞士風光,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瑞士的積雪山頭,或許也有冰河。
▼說實在很想看所謂的名畫,但是又不好意思開口問,這樣感覺很外行,雖然
真的很外行,連怎麼問都不會,哈哈。
▼塞尚,五位浴者。
▼梵谷的自畫像,此時 35歲的梵谷,看起來像幾歲 ?
▼看到解說牌是莫內的畫作就恍然大悟。
▼達文西「施洗者約翰」,同樣的主題達文西畫了好幾個版本。
▼樓梯的雕塑,再來走地下道到對面新館。
▼Fernand Léger 費爾南·雷捷「女人和孩子」。雷捷是一位獨具特色的畫家,
屬於立體派畫家的分支,機械美學派的重要創作主義者,他與畢卡索、布拉克
等重要畫家,開啟了歐洲20世紀的現代藝術。
▼這麼厭世的感覺,必定是孟克的畫作啊 ~ 後面幾個女人一定是三姑六婆在
道人長短,大概也有點妄想的症頭。
▼Ernst Ludwig Kirchner的雕塑「朋友」,雕塑的主角也確實是他的朋友,
Hermann Scherer 和 Albert Müller,兩位也都是藝術家。
▼這種風格絕對是畢卡索無誤,「戴著帽子坐在扶手椅上的女人」。
▼畢卡索,「塞納河畔的女士們」。很難懂耶 !從網路上得知,畢卡索把畫裡的
人物壓縮成兩個維度,所有的東西都重新組合成一個幾何網格,將每個元素分成
多面,畢老到底受到了哪位藝術家的啟發,創作了這樣一幅畫呢?
▼答案是古斯塔夫·高爾培(Gustave Courbet) 的「塞納河畔的女士們」,這幅經
典畫作裡有兩位女士,她們躺在塞納河邊草叢中的一棵橡樹下,女士的姿態、服
裝、表情引起當時社會相當大的討論和惡評,後來卻成為高爾培最受歡迎的作品
之一,甚至啟發了許多後進的藝術家。
(這張圖片則是網路抓圖,畫作現在收藏在巴黎小皇宮美術館。)
▼畢卡索,「斜倚在沙發的女人」,經過上述的說明,是不是比較能理解畢卡索
的畫作了 ?
▼畢卡索,「格特魯德·斯坦因肖像」,始於1905年,第二年完成。被認為是畢
卡索玫瑰時期的重要作品之一。
▼畢卡索,「詩人」
▼畢卡索,一個女人的半身像。
▼畫風非常天真浪漫的米羅。
▼Alexander Calder 的動態雕塑「海豹」,這一系列的創作甚至後來演變成嬰兒
床上的轉動玩具。
▼新館的建築設計也很特別,這個冰冷的角落是電梯,差一點找不到入口。
▼巴塞爾美術館原本不在計畫之內,所以我們對展覽內容一點準備也沒有,但是
門外漢臨時到訪,還是看得很開心,非常值得推薦,尤其有使用 Swiss Pass 的
遊客,愛好藝術的遊客更是不能錯過。
▼中庭的噴泉,名稱就是「美術館噴泉」 Kunstmuseumshof-Brunnen,主角是
一隻貓頭的蛇,從鼻孔噴出水來,很奇妙。
▼中庭的角落還有個 Bistro,如果時間足夠,留在美術館裡面用個簡餐,享受
一下藝術的氣氛也不錯。